每月热点回顾(2022年7月)
文章目录
一、广西桂林“社会调剂”事件
二、安倍晋三遇刺
三、中国楼市集体停贷事件
四、上海公安数据库泄露事件
五、二舅与精神内耗
(笔者注:如果文章需要会员或者已被和谐,可点击对应的【网页存档】链接查看)
一、广西桂林“社会调剂”事件
《媒体:超生被“调剂”的孩子不能下落不明@凤凰网》(网页存档)
《广西桂林超生儿被“社会调剂”引发的争议与追责@BBC中文》(网页存档)
笔者注:这类事件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时常有发生,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指标,粗暴执法的案例不在少数。在中国这个「人治」的社会,谁会跟你谈法律呢?
二、安倍晋三遇刺
详细过程参见「安倍晋三遇刺案」,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络媒体对此事的态度。
与胡锡进齐名的网络大V司马南显然不同意前者的观点,他发文称:“不分是非曲直,一味地表达对安倍的同情,可能是受日本部分国民煽情影响,或为一种心理学共情现象耳,我以为不足取,没有必要在中国国民中弥漫开来。”
不难看出,对于安倍晋三遇刺,中国网民出现两种不同看法:一是应该尊重生命,反对暴力;二是安倍生前做了许多不利于中国的事情,不值得同情。
这两种观点原本并不必然对立,甚至可以融合。但长期以来,中国网络舆论场戾气甚重,不同观点的背后往往代表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立场,双方很难好好说话。于是,两种观点迅速演变成对抗和对骂。
其中,唐山师范学院退休女教师石文瑛有关安倍遇刺的言论成为众矢之的。石文瑛7月8日在她“@潇元_励志与爱情”的微博账号上发文称:“很庆幸,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没有看到欢呼雀跃的支那劣根奴……今之土地,人性扭曲,灵魂肮脏丑陋,愧不如先祖古人。”
石文瑛的言论被指侮辱国民,微博将其封号。唐山师范学院也宣布成立专项调查组,称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。
笔者注:很多国内的网友对「安倍遇刺事件」表达的不是谴责而是幸灾乐祸,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个别言论,而是一种舆论导向。即便是少数人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哀悼,也会成为众矢之的。为何很多现代的中国人如此仇视日本?除了日本在战争时期侵略中国之外,还有官媒长期对民众洗脑的因素存在。
三、中国楼市集体停贷事件
《不想住进烂尾楼,我们向银行发出了“停贷通知书”@微信》(网页存档)
近日,河南、山西、江苏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西、陕西等多个省份近52个楼盘的业主不约而同地向各个开发商发放“强制停贷告知书”。
告知书大致内容类似,“如不在XX年X月X日之前复工,所有业主将会‘停止偿还贷款,直至复工’”。
《中国房地产“断供潮”:多地“烂尾楼”业主拒付房贷折射出的经济问题@BBC中文》(网页存档)
核心观点:是该取消商品房预售制了,用你的钱,建你的房子,还烂尾了,这是对购房者的不公平。以后谁有钱谁建房,没钱没实力的别建了,不能把包袱甩给老百姓和社会。98年房改时,全国缺房子,开发商缺钱,预售制是权宜之计,现在全国套户比超过1,从大开发进入存量时代,对购房民众不公平的预售制已经过时了,该取消了,改为现房销售。以后一手交钱,一手交房,天经地义。
另外,有人在GitHub上发起了《全国各省市烂尾楼停贷通知汇总》的项目,不过发起人已处于被封禁状态。
笔者注:政府、开发商、银行三者是利益共同体,购房者则是接盘侠。如今房子烂尾,购房者却还要继续还贷,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。
四、上海公安数据库泄露事件
《“黑客兜售中国上海公安十亿人数据库” 网上传闻掀起舆论潮@BBC中文》(网页存档)
据路透社报导,网名“ChinaDan”的黑客或组织6月30日在黑客“突破论坛”(Breach Forums)发帖说,“2022年,上海公安的数据库被泄露。这个数据库包含数个万亿字节(TB)数据和几十亿条中国公民的信息。”
《黑客兜售上海警方数据库,称包含10亿中国公民信息@纽约时报中文网》(网页存档)
这名黑客在网帖提供了上海数据库的样本。其中一个样本里包含了25万中国公民的个人信息,如姓名、性别、地址、政府颁发的身份证号码,以及出生年份。在某些情况下,个人的职业、婚姻状况、种族和教育水平,以及是否被国家公安部列为“重点人物”也可以查到。
……
在微博和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,有关数据泄露的帖子、文章和标签已被删除。在微博上发布或分享过相关信息的用户有的已被封号,有的在网上表示,他们已被当地派出所请去“喝茶”。
《骇客涉嫌入侵中国警方数据库,网上兜售海量中国公民数据@端传媒》(网页存档)
五、二舅与精神内耗
《“二舅”是新华社推出的,三大穿帮镜头曝光@网易》(网页存档)
《小晖有感|现在“二舅”彻底翻车,B站首页已经不显示了》(网页存档)
笔者注:B站及官媒联合推出这个视频,本意应该是在这个经济低迷、人心涣散的节点鼓舞人心,但观众对这种「鸡汤」已经不买账了。普通人最需要的不是学会与苦难并存,而是要学会抗争,逃离苦难。